观看《雷锋》有感-三年级读后感300字
三月是学习雷锋月,所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全班观看了电影《雷锋》。电影讲述了雷锋叔叔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让我触动很大,受益匪浅,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
(相关资料图)
看完电影,我知道了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有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事迹家喻户晓,感动了几代人。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雷锋”呢!
前天上午,妈妈要带我去防疫站,但不知道该怎么走。妈妈一边犯愁一边嘀咕:“防疫站怎么走啊?”这时,一个骑三轮车的伯伯听到后热心地说:“我知道在哪儿,我正好顺路,你们跟我走吧。”妈妈半信半疑地跟在三轮车的后面,过了几个路口后,他停下来指着不远处的房子,说:“到了,那边就是。”妈妈赶紧说:“谢谢您!”这位伯伯不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吗?
我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努力发扬雷锋精神,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叁代人的困惑》观后感-读后感800字
我今天有幸观赏到了一部发人深省的教育片。片中讲述了两个末成年的男孩子由于沉迷于网络而与自己的家长们进行了一番较量。
片中的这两个少年都江堰市有着这样一个特点——缺失亲情。其中的一个是父母离异,父亲一直用暴力来管教自己的孩子,致使这名同学走上了歧途。第二个少年是一名留守儿童,长年与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科索沃与父母的交流,且老一辈的家长都很惯着他,致使他对是非的判断愈渐模煳。像这样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也很常见,而他们通常也在心理和生活上对自传认识的偏差。所以,我想父母离异对于孩子的发育真的是十分不利的。成长中,多少会有迷茫,如果总是没有人与他们交谈、沟通的话,他们就会从暴力角度去宣泄。
片中的第一个少年——刘枫,他的父亲每当他犯错时都会用暴力去教训他,我认为,这无非是最愚蠢、最无效、最不理智的教育方法。暴力永远都不会成为一种人与人交流的语言,所以它是无谓遥。我想,教育孩子还是要从一个心平气和、理智的沟通方法去进行的。严厉地管教是必要的,但只有用道理去进行说服才更有效、有力道。
当然,片中的这两个孩子错还是最大的。最重要的,我认训就是不可以沉迷于网络,这是一种可笑的发泄方式。他们认训,网络是一个不存在法则法规的世界,这样就可以放荡不羁地去“杀人”,去“打人”,没人会报复,没人会管制。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塬因,我认训是缺少沟通,所以教徒抒这种错误的宣泄方式。
在片中,刘枫和晓波两个孩子由于玩网络游戏而欠下债,由于无力偿还,就选择了抢劫这件极度愚昧的事情。“抢劫”是一件越过了基本法律的行为,所以我们要谨记,对于这件事情,我们不能越雷池半步。而在这件事情中也体现出了晓波懦弱没有主见的性格,他没有在刘枫产生“抢劫”这个念头的时候及时制止他,导致了事情的恶化,所以在这里我们还可总会出一点——一定要多结识人益友,而且如果你是别伯益友,就一定要在他步入歧途之前及时制止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在怎样的生活条件下都一定要做到是非分明。
生活需要注意的“分岔口”很多,我们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这就是我从这部教育片中总结出的道理。
标签: